新华报业网:走出“政府扶持安全区”,公益组织亟待学好“众筹”新本领

交汇点讯 4月25日,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家社会组织齐聚南京市江宁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,共同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公益众筹,开拓多元化的募款渠道,实现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。

  据介绍,“第二届爱德A+伙伴能力建设营”活动由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和爱德基金会联合主办,此类形式的培训交流平台,在全省尚属首次。

  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张和平介绍,目前江宁区有社会组织1895家,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扶持社会组织发展。今年投入购买服务资金超过3000万元,明年区街投入将超过5000万元。但政府投入再大,也只能是引导和扶持,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社会组织要健康发展,必须拓宽视野,走出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扶持的安全区,学会设计与居民需求相匹配的项目,多元募款,链接多种资源,实现自我发展。

  近几年,由于政府开放包容、民间公益资源丰沛,江苏已形成政府推动、民间运作、社会参与、各方协作的公益服务共建共享格局。据最新统计,全省已登记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5.4万家。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在“实战”中不断积累经验,为居民提供更接地气的服务。

  但社会组织发展仍面临认知度不够、品牌化意识不强、复制能力不足等问题。这次活动,就是想帮助地方社会组织链接全国最优质的互联网平台与众筹资源,分享成熟的经验和众筹募款模式,搭建交流展示平台。

  北京瑞森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岩松分享经验时表示,社会组织要逐步建立自己的“公益社群”,这个群不是我们普通的微信朋友群,而是包含社会服务的各个利益相关方,比如政府、企业、志愿者、项目受益者等等。

  “未来,公益组织需要依靠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,来实现自我宣传和众筹募款。”二更传媒品牌总监易莉华介绍,他们每年制作7000多部短视频,400多部获奖,其中50%的获奖短视频是公益视频。比如《喜憨儿的洗车行》、《父亲的胡杨林》等,通过一定的主题、结构、画面和剪辑来呈现公益故事,能打动千万受众的心。眼下,公益组织更要学会讲故事、懂传播、会传播,才能实现众筹募款的目标。

  广州法泽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吴坤总结的经验是,社会组织募款不能单打独斗,应当依靠公益项目所在的社区、党支部、志愿者等载体实现小额募款,1元、5元、10元,线上线下,群里群外,通过树立口碑来传播自己的公益产品。社会组织要提前准备好可操作的筹款方案、海报等线上传播工具、物料,发送给合作伙伴,实现传播效率最大化。

  通过嘉宾讲解、案例分享、圆桌讨论等形式,到会的120多家社会组织学到了很多互联网众筹新技能。

  公益项目已告别“只谈情怀”的初始阶段,正向专业化、产品化、标准化探索推进。从政府大笔资金扶持的“大水灌漫”到各种技能培训的“精准滴灌”,江宁区社会组织培育一直在探索中。张和平表示,今年9·9公益日期间,江宁区民政局将依托爱德基金会的公募平台建立专项配比资金池,为参加今年9·9公益众筹的江宁社会组织安排定向配比资金,在“实战”中检验本土社会组织的项目设计和众筹募款能力。